近期門診出現了以下幾種對話
「醫師,最近我的胸部痛,後來還出現破口潰爛,去乳房外科看了之後說要清創,可是弄了好多次都沒有好,可以用中藥幫忙嗎?」
「醫師,我沒有生育哺乳過,可是被診斷了乳腺炎,這是怎麼回事?」
「醫師,我已經停餵母乳好久,可是最近乳腺炎開始發作,吃藥都吃不好,好痛苦」
以上幾位患者,都被診斷為自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(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,IGM),這是一種良性乳腺炎,屬於罕見少見疾病,但臨床上遇到越來越多。
診斷與特徵
IGM好發於產後有哺乳史的育齡女性,好發族群平均34-38歲,亦有在此年齡外的患者。病因目前仍未確定,但近年來共識為與自體免疫相關,亦見合併有風濕免疫疾病,內分泌異常相關疾病,壓力、焦慮、睡眠障礙。
診斷需搭配乳房攝影、乳房超音波、病理切片,以及症狀表徵、病程用藥反覆等臨床表現來診斷。首先排除乳癌與其他感染性乳腺炎。
可以在雙側乳房任何象限出現硬塊,大小不等,甚而發展紅腫化膿、潰瀾或瘻管等。單側發生多於雙側,但不限單發性或多發性。發現、發展、治癒的病程時間都會比急性乳腺炎來的長。
西醫治療觀點
由於肉芽腫性乳腺炎為良性、自限性疾病,若等待其病程結束,平均約觀察6-12個月;西醫治療方式多以類固醇、Methotrexate(MTX)作為免疫抑制調節,亦可搭配外科手術,整體而言,病程康復長短與復發率有極大變異,但平均約在11~14.5個月,而復發率平均約為24~38%。
中醫治療觀點
中醫治療講求整體平衡,同時需兼顧內外發病因素。在門診臨床的診療經驗中,壓力(長期或突發)與睡眠(品質不好或不足),對於病程的影響相當大。但不論是否有西藥治療,中藥的介入,皆會縮短病程時間,同時減少因組織破壞後續造成的乳房變形,增加生活品質。
由於此病程反覆與有發展性,中醫治療也依據不同時期,可分為軟化硬塊、幫助排膿、減少發炎、平衡免疫、促進收口平整、減少西藥副作用等方式。
最後,由於病程極高的復發率,即使在局部病灶癒合之後,仍可持續調整體質與作息,讓這個至今還未徹底揭開神秘面紗的疾病,不至於高度打擾生活。